職業(yè)規(guī)劃的一些建議
職業(yè)的選擇,總的來說,無非就是銷售、市場、客服、物流、行政、人事、財務、技術、管理幾個大類,有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就是,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身,第二多的是財務出身,這兩者加起來大概超過95%?,F(xiàn)代IT行業(yè)也有技術出身成為老板的,但實際上,他們后來還是從事了很多銷售和市場的工作,并且表現(xiàn)出色,公司才獲得了成功,完全靠技術能成為老板的,幾乎沒有。這是有原因的,因為銷售就是一門跟人打交道的學問,而管理其實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學問,這兩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東西,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“讓別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?!倍攧談t是從數(shù)字層面了解生意的本質(zhì),從宏觀上看待生意的本質(zhì),對于一個生意是否掙錢,是否可以正常運作有著最深刻的認識。
公司小的時候是銷售指導公司,而公司大的時候是財務主導公司,銷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數(shù)字,財務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數(shù)值不看人情。公司初期,運營成本低,有訂單就活得下去,跟客戶也沒有什么談判的條件,別人肯給生意做已經(jīng)謝天謝地了,這個時候訂單壓倒一切,客戶的要求壓倒一切,所以當然要顧人情。公司大了以后,一切都要規(guī)范化,免得因為不規(guī)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風險,同時運營成本也變高,必須提高利潤率,把有限的資金放到利潤率最高的地方。對于上市公司來說,股東才不管你客戶是不是最近要出國,最近是不是哪個省又在搞嚴打,到了時候就要把業(yè)績拿出來,拿不出來就拋股票,這個時候就是數(shù)字壓倒一切。
之前聽到過有人說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,開始的時候我們想“能做什么?”,等到公司做大了有規(guī)模的時候,我們想“不能做什么。”很多人覺得在工作中覺得為什么領導這么保守,這也不行那也不行,錯過很多機會。很多時候是因為你還年輕,你想的是“能做什么”,而作為公司領導要考慮的方面很多,他比較關心“不能做什么”。
并非鼓吹大家都跑去做銷售或者財務,究竟選擇什么樣的職業(yè),和你究竟要選擇什么樣的人生有關系,有些人就喜歡下班按時回家,看看書聽聽音樂,那也挺好,如果找個銷售的工作,那就是折磨自己。有些人就是喜歡出風頭,喜歡成為一群人的中心,如果選擇做財務,大概也干不久,因為一般老板不喜歡財務太積極,也不喜歡財務話太多。先想好自己要過怎么樣的人生,再決定要找什么樣的職業(yè)。有很多的不快樂,其實是源于不滿足,而不滿足,很多時候是源自于心不定,而心不定則是因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,不清楚要什么的結(jié)果就是什么都想要,結(jié)果什么都得不到。
我想,我們還是因為生活而工作,不是因為工作而生活,生活是最要緊的,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。我總是覺得生活得方方面面都是相互影響的,如果生活本身一團亂如麻,工作也會不順利。所以要有娛樂、要有社交、要鍛煉身體、要有和睦的家庭……最要緊的,要開心,我的兩個銷售找我聊天,一肚子苦水,我問他們,兩年以前,你什么都沒有,工資不高,沒有客戶關系,沒有業(yè)績,處于被開的邊緣,現(xiàn)在的你比那時候條件好多了,為什么現(xiàn)在卻更加不開心了?首先的首先,人還是要讓自己高興起來,讓自己心態(tài)好起來,這種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改變會讓你更有耐心、更有信心、更有氣質(zhì)、更能包容……否則,看看鏡子里的你,你滿意么?
有人會說,你說得容易,我每天加班,不加班老板會就把我炒掉,每天工作累得要死,哪有時間娛樂、社交、鍛煉?那是人們把目標設太高的緣故,如果你還在動不動就會被老板炒掉的邊緣,那么你當然不能設立太高的目標,難道你還想每天去打高爾夫?你沒時間去健身房,但是上下班的時候走多幾步可以吧,有樓梯的時候走走樓梯不坐電梯可以吧,辦公的間隙扭扭脖子拉拉肩做做俯臥撐可以吧?誰規(guī)定鍛煉就一定要每天拿出2小時去健身房?你沒時間社交,每月參加一次郊游可以吧,周末去參加個音樂班、繪畫班之類的可以吧,去嘗試認識一些同行,找機會和他們交流交流可以吧?開始的時候總是有些阻滯的,但邁出這一步就會向良性循環(huán)的方向發(fā)展。而每天工作得很苦悶,剩下的時間用來咀嚼苦悶,只會陷入惡性循環(huán),讓生活更加糟糕。
跳槽與積累
首先要說明,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,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個性,天涯上或許會有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為你叫好,電網(wǎng)公司通訊公司卻不會因為覺得你很有個性而免了你的賬單。當你很帥地炒掉了你的老板,當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的時候,賬單還是要照付,只是你賺錢的時間更少了,除了你自己,沒人受損失。
我并不反對跳槽,但是跳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,而且頻繁跳槽的后果就是讓人覺得你毫無忠誠度可言,而且不能安心工作?,F(xiàn)在很多人從網(wǎng)上找工作,很多招聘的網(wǎng)站常常給人出一些餿主意,要知道他們是營利性企業(yè),當然站在盈利的角度來考慮,大家越是頻繁跳槽找工作他們就越是生意興隆,所以鼓動人們跳槽是他們的工作。所以他們會常常告訴你,你拿的薪水少了,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,又是“薪情快報”又是“贊嘆自由奔放的靈魂”。至于是否會因此讓你不能安心,你跳槽了是否解決問題,是否更加開心這些,他們才懶得管。
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,一般來說問題發(fā)生了,躲是躲不開的,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那樣的不開心,如果這種不開心,在現(xiàn)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,那么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。你必須相信,90%的情況下,你所在的公司并沒有那么爛,你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那么好。就像《圍城》里說的:“城里的人拼命想沖出來,而城外的人拼命想沖進去。”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,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,換個環(huán)境你都不知道會將碰到什么問題,與其比如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,很多問題當你真的想要去解決的時候,或許并沒有那么難。有的時候你覺得問題無法解決,事實上,那只是“你覺得”。
人生的曲線應該是去曲折向上的,偶爾會遇到低谷,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,而不是像脈沖一樣每每回到起點,我們都見過不少面試者,30多歲了,4、5份工作經(jīng)歷,多則3年,少則1年,30多歲的時候回到起點從一個初級職位開始干起,拿基本初級的薪水,和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競爭,不覺得有點辛苦么?這種日子好過么?
資本就是靠積累的,這種積累常包括人際關系,經(jīng)驗,口碑……如果常常更換行業(yè),則代表這幾年的積累付諸東流,一切從頭開始。如果換了兩個行業(yè),35歲的時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積累,而一個沒有換過行業(yè)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積累,誰會占優(yōu)勢?工作到2-3年的時候,很多人會覺得工作不順利,好像到了遇一個瓶頸,心煩的時候就想辭職,乃至換一個行業(yè),覺得這樣所有一切煩惱都可以拋開,會好很多。其實這樣只會讓你從頭開始,倒了時候還是會發(fā)生和原來行業(yè)一樣的困難,熬過去就向上垮了一大步,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(jīng)歷這個過程,每個人的職業(yè)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,你熬過去而別人沒熬過去你就是勝者。跑長跑的人會知道,開始的時候很輕松,但是很快會有第一次的難受,但過了這一段又能跑很長一段,接下來會碰到第二次的難受,堅持過了以后又能跑一段,如此反復,難受一次比一次厲害,直到堅持不下去了。大多數(shù)人第一次就堅持不了了,一些人能堅持到第二次,第三次雖然大家都堅持不住了,可是跑到這里的人也沒幾個了,這點資本足夠你安穩(wěn)地過這一輩子了。
一份工作到兩三年的時候,大部分的人都會變得熟練,這個時候往往會陷入不斷的重復,有很多人會覺得厭倦,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已經(jīng)搞懂了一切,從而懶得去尋求進步了。很多時候的跳槽是因為覺得失去興趣了,覺得自己已經(jīng)完成比賽了。其實這個時候比賽才剛剛開始,工作兩三年的人,無論是客戶關系、人脈、手下、和領導的關系、在業(yè)內(nèi)的名氣……都還是遠遠不夠的,但稍有成績的人總會是自我感覺良好的,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跟客戶關系鐵得要命,覺得自己在業(yè)界的口碑很好。其實可以肯定地說,一定不是,這個時候,還是要拿出兩年前的干勁來,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積累才剛剛開始、
你足夠了解你的客戶嗎?你知道他的最大煩惱是什么嗎?你足夠了解你的老板嗎?你知道他的最大煩惱是什么嗎?你足夠了解你的手下嗎?你知道他的最大煩惱是什么嗎?如果你不知道,那你憑什么覺得自己已經(jīng)積累夠了?如果你都不了解,你怎么讓他們幫你的忙,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?如果他們不想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,你又何來成功?
等待
這是個浮躁的人們最不喜歡的話題,本來不想說這個話題,因為會引起太多的爭論,而我又無意和人去爭論這些話題,但是考慮到對于職業(yè)生涯的長久規(guī)劃,這是一個躲避不了的話題,還是決定寫一寫,不愛看的請自行忽略。
并不是你的每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,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會有人看到,并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,并不是每一個善意都會被理解……這 就是世道。好吧,世道不夠好,可是,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氣么?if not,你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么?有很多時候,人需要一點耐心,一點信心,每個人總會輪到幾次不公平的事情,而通常 安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。
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,需要耐得住寂寞,等待屬于你的那一刻。周潤發(fā)等待過,王菲等待過,劉德華等待過……看到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們,你可曾想過他們的等待和耐心?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悶的日子。我?guī)缀跄芟胂蟪鏊麄兘杈葡畹臉幼?,我也能想象出他們?yōu)榱松娑鴴暝木狡?。在他們一生中最燦爛美好的日子里,他們渴望成功,但卻兩手空空,一如現(xiàn)在的你,沒人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會成功,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,如果當時的他們總念叨著“成功只是屬于特權(quán)階層的”,你覺得你今天還會認識這些人么?
曾經(jīng)我也想不明白有些人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卻要坐在我頭上,年紀比我大的就一定當我的領導么?為什么有些爛人不需要努力就能掙到錢,為什么剛剛改革開往的時候那些人那么容易就能賺到錢,而輪到我們的時候,什么事都要正規(guī)化了?有一天我突然想到,我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社會里掙扎奮斗數(shù)十年了,我們新人來了,他們有的我們都想要,這不是在要公平,這是要搶劫。因為要得太急,因為忍不住寂寞。二十多歲的男人,沒有錢,沒有事業(yè),卻有蓬勃的欲望。
人總會遇到挫折的,人總會有低潮的,人總會有不被理解的時候,人總有低聲下氣的時候,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,因為大家都會碰到挫折,而大多數(shù)人過不了這個門檻,你能過你就成功了。在這樣的時刻,我們需要耐心等待,滿懷信心地去等待,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,機會總會來的。至少你還年輕,你沒坐牢,沒有得絕癥,沒有還不完的債。比你不好的人遠遠多于比你好的人。你還怕什么?路要一步一步走。雖然到達終點的那一步很激動人心,但之前大部分的腳步都是平凡甚至枯燥的,但沒有這些腳步的積累,或者耐不住這些平凡枯燥,你終歸是無法迎來最后的那些的激動。
逆境,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。要知道,你不好受,別人也一樣不好受,你堅持不下去了,別人都一樣,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堅持不下去了,那只能讓別人獲得堅持的信心。讓競爭者看著你的微笑,失去信心,退出比賽。勝利屬于那些有耐心的人。
入對行 跟對人
在中國,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職業(yè)做到底的,雖然如此,第一份工作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,第一是入對行,第二是跟對人。第一份工作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入行,現(xiàn)代的職業(yè)分工已經(jīng)很細,我們基本上只能在一個行業(yè)里頭成為專家,不可能在多個行業(yè)里頭成為專家,很多案例也能證明,即使一個人在一個行業(yè)里頭非常成功,到另一個行業(yè),往往完全并不是那么回事,“你想改變世界,還是想買一輩子汽水?”是喬布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約翰?斯考利加盟蘋果時所說的話,結(jié)果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約翰,到了蘋果卻表現(xiàn)平平。其實沒有哪個行業(yè)特別好,也沒有哪個行業(yè)特別差,或許有報道說哪個行業(yè)的平均薪資比較高,但是他們沒有說的是,那個行業(yè)的平均壓力也比較大。看上去很美的行業(yè)一旦進入才發(fā)現(xiàn)其實很多地方并不那么完美,只是外人看不見。
在中國,我自己都沒有發(fā)大財,所以我的建議只是讓人快樂工作的建議,不是如何發(fā)大財,我們只討論一般打工者的情況。我認為選擇什么行業(yè)并沒太大關系,看問題不能只看眼前,比如,目前國家開始大力整頓醫(yī)療行業(yè),很多醫(yī)藥公司干不下去,很多醫(yī)藥行業(yè)的銷售開始轉(zhuǎn)行。其實醫(yī)藥行業(yè)的不景氣是針對所有公司的,并非針對一家公司,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,這個時候跑掉是非常不劃算的,大多數(shù)醫(yī)藥銷售靠工資撐個兩三年也是可以撐的,國家不可能永遠捏著醫(yī)藥行業(yè)不放,兩三年后光景總歸還會好起來的,那個時候別人都跑了而你沒跑,那時的日子應該會好過很多。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這個行業(yè)不行了,問題是,再不行的行業(yè),做的人少了也變成了好行業(yè),當大家都覺得不好的時候,往往卻是最好的時候,大家都覺得金融行業(yè)好,就削尖腦袋往里鉆,金融行業(yè)門檻高不說,競爭激烈,進去以后還要時時提防,一個疏忽就要被后來的人給擠掉。壓力巨大,又何談得上快樂?也就是說未必是“好工作”了。
太陽這個東西至今還不能進入實際應用的階段,但是中國已經(jīng)有多家和太陽能有關的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,國美蘇寧其實是貿(mào)易型企業(yè),也能上市,魯泰紡織連續(xù)10年利潤增長都超過50%,賣茶葉的一茶一座、買衣服的海瀾之家都能上市……其實選什么行業(yè)真的不重要,關鍵是怎么做,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,關鍵是人。
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,這個世界上,有史以來直到我們能遇見的未來,成功的人總是少數(shù)的,大多數(shù)人都是一般的,普通的,不太成功的。因此,大多數(shù)人說不好的東西不見得不好,大多數(shù)人都去炒股的時候說明下跌只是時間問題,大家越是熱情高漲的時候,下跌的日子越近。大多數(shù)人買房子的時候,房價不會漲。而房價漲的差不多的時候,大家才開始買房。不會有這樣一件事情讓大家都變成功,發(fā)了財。歷史上不曾有過,將來也不會發(fā)生。有些東西即使一時運氣好的不得了,還是會在別的時候別的地方失去。
年輕人在職業(yè)生涯的剛開始階段,尤其要注意的是,要做對的事情,不要讓自己今后幾十年的人生總是提心吊膽,更不值得為了一份工作賠上自己的青春年華。我的公司是個不行賄的公司,以前很多人不理解,甚至自己的員工也不理解,不過如今,我們是同行中最大的企業(yè),客戶樂意和我們打交道,尤其是在國家打擊腐敗的時候,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做生意不給錢的名聲,都敢于和我們做生意。而勇于給錢的公司,不是倒了,就是跑了,要不就是每天都睡不好覺,人還是要看長遠一點。很多時候,看起來最近的路,其實是最遠的路,看起來最遠的路,其實是最近的路。
跟對人是說,入行后要跟個好領導好老師,剛進社會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經(jīng)驗,需要有人言傳身教。對于一個人的發(fā)展來說,一個好領導是非常重要的。所謂“好”的標準,不是他讓你少干活多拿錢,而是以下三個:
首先,好領導要有寬廣的心胸,如果一個領導每天都會發(fā)脾氣,那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,能在要發(fā)脾氣的時候卻不發(fā)脾氣的領導,多半是非常厲害的領導。中國人當領導最大的毛病就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強的人,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個現(xiàn)象是,領導很有能力,手下一群庸才或者一群閑人。如果看到這樣的環(huán)境,還是不要去為好。
其次,領導要愿意從屬下的角度來思考問題,這一點其實是從面試的時候就能發(fā)現(xiàn)的,如果這位領導總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,幾乎不聽你說什么,這就危險了。從下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并不代表同意下屬的說法,但他必須了解下屬的立場,下屬為什么這樣想,然后他才能有辦法說服你,只關心自己怎么想的領導往往難以獲得下屬的信服。
最后,領導敢于承擔責任,如果出了問題就把責任往下推,有了功勞就往自己身上攬,這樣的領導不跟也罷。選擇領導,要選擇關鍵時刻能扛得住的領導,能夠為下屬的錯誤買單的領導,因為這是他作為領導的責任。
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領導,因為中國的領導往往是屁股決定腦袋,因為他坐的位置,所以他的話就比較有道理,這是傳統(tǒng)觀念官本位的誤區(qū),可能有大量這種無知無能的領導,只是這對于你來說其實是好事,如果將來有一天你要超過他,你是希望他比較笨還是希望他比較聰明?相對來說其實這樣的領導不難搞定,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來而已。多認識一些人,多和比自己強的人打交道,同樣能找到好的老師,不要和一群同樣郁悶的人一起控訴社會,控訴老板,這幫不上你,只會讓你更消極。要和那些比你強的人打交道,看他們是怎么思考的,怎么做的,學習他們,然后跟更強的人打交道。
選擇
我們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,其實是在選擇,因此在談職業(yè)生涯的時候不得不提到這個話題。
我始終認為,在很大的范圍內(nèi),我們究竟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,決定權(quán)在我們自己手里,每天我們都在做各種各樣的選擇,我可以不去寫這篇文章,去別人的帖子拍拍磚頭,也可以寫下這些文字,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整理自己的思路,我可以注意下格式讓別人易于閱讀,也可以寫成一堆,我可以就這樣發(fā)上來,也可以在發(fā)上來以前多看幾遍,你可以選擇不刮胡子就去面試,也可以選擇出門前照照鏡子,每天、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這樣那樣的決定,我們可以漫不經(jīng)心,也可以多花些心思,成千上萬的小選擇累計起來,就決定了我們是個什么樣的人。
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未來并不是別人給的,是我們自己選擇的,很多人會說我命苦啊,沒得選擇啊,如果你認為“去微軟還是去IBM”“上清華還是上北大”“當銷售副總還是當廠長”這種才叫選擇的話,的確,你沒什么選擇,大多數(shù)人都沒有什么選擇。但你每天都可以選擇是否為客戶服務更周到一些,是否對同事更耐心一些,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細致一些,是否把情況了解得更清晰一些,是否把不清楚的問題再弄清楚一些…你也可以選擇是否在痛苦中繼續(xù)堅持,是否拋棄掉自己的那些負面的想法,是否相信我在這里寫下的話,是否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……生活每天都在給你選擇的機會,每天都在給你改變自己的機會,你可以選擇賴在地上打滾,也可以選擇咬牙站起來。你永遠都有選擇。有些選擇不是立竿見影的,需要積累。比如農(nóng)民澆地,誠然你今天澆水下去不見得今天就能長出來,但常常澆水,大部分的苗終究會長出來的,如果你不澆,收成一定很糟糕。
每天生活都在給你機會,他不會給你一疊現(xiàn)金,不會拱手送你一份好工作,但實際上,他還是在給你機會,我的家庭是一個普通的家庭,沒有任何了不起的社會關系,我的父親在大學畢業(yè)后就被分配到了邊疆,那個小縣城只有一條馬路,他們那一代人,其實比我們更有理由抱怨,他們什么也沒得到,年輕的時候文化大革命,書都沒得讀,支援邊疆插隊落戶,等到老了,卻要給年輕人機會了。他有足夠的理由像成千上萬的青年一樣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時,怨氣沖沖。然而在分配到邊疆的十年之后,國家恢復招研究生,他考回了原來的學校,研究生畢業(yè)之后,他被分配到了安徽的一家小單位里,又是3年后,國家第一屆博士生開始招生,他又考回了原來的學校,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博士,那時的他比我現(xiàn)在的年紀還大。生活并沒有放棄他,他也沒有放棄生活。10年的等待,他做了他自己的選擇,他沒有放棄,他沒有破罐子破摔,所以時機到來的時候,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。你最終會成為什么樣的人,就決定在你的每個小小的選擇之間。
你選擇相信什么?你選擇和誰交朋友?你選擇做什么?你選擇怎么做?…我們面臨太多的選擇,而這些選擇當中,意識形態(tài)層面的選擇又遠比客觀條件的選擇來得重要得多,比如選擇做什么產(chǎn)品其實并不那么重要,而選擇怎么做才重要。選擇用什么人并不重要,而選擇怎么帶這些人才重要。大多數(shù)時候選擇客觀條件并不要緊,大多數(shù)關于客觀條件的選擇并沒有對錯之分,要緊的是選擇怎么做。一個大學生畢業(yè)了,他要去微軟也好,要去買豬肉也好,要創(chuàng)業(yè)也好,要做游戲代練也好,只要不犯法、不害人,都沒有什么關系。要緊的是選擇了之后怎么把事情做好。
除了這些,你還可以選擇時間和環(huán)境,比如,你可以選擇把這輩子最大的困難放在最有體力精力的時候,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,等到了40歲的時候,只是到了40歲,那正是一輩子最脆弱的時候,上有老下有小,如果在那個時候碰上了職業(yè)危機,實在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,與其如此不如在20多歲30多歲的時候吃點苦,好讓自己脆弱的時候活得從容些。你可以選擇在溫室里成長,也可以到野外去歷練,你可以選擇在辦公室吹冷氣工作,也可以選擇在40度的酷熱下,去拜見你的客戶,只是,這一切最終會積累起來,引導你到你應得的未來。
我不敢說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選擇,但是絕大部分事情你有選擇,只是往往你不把這當作一種選擇。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,才會有比較好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