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R想要應屆生留心的面試技巧,拒絕雞同鴨講
大家面試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誤把面試當表揚會,恨不得半小時里把20多年的獲獎證書都羅列出來。
事實上,對立面的面試官始終在觀察你的缺點是哪些,并看看你是否有觸碰不可接受的短板,對你洋洋得意的自夸早就免疫了。
當我們站在旁觀者角度,看著面試過程雞同鴨講,簡直囧的一塌糊涂。
那如何才能讓面試官認可候選人,給候選人更多的機會呢?
初入職場的候選人,面試溝通中往往過于重視內(nèi)容向度(content dimension),即自己想表達的內(nèi)容如我是優(yōu)秀學生干部我溝通能力強、我拿了很多獎學金我學習能力強、我創(chuàng)業(yè)掙了錢我執(zhí)行力流逼,而忽視關系向度(relational dimension)即與對方在感覺上的溝通,比如對面試官點評的認可、溝通的順暢程度,以及在過程中表現(xiàn)出來自信或焦慮等形象。
如果沒有掌握好關系向度,發(fā)現(xiàn)面試官坐姿越來越后傾,胳膊開始抱胸,講再多也沒用了,反而讓人覺得你很話癆了。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(nèi),一定要照顧對方的感覺,保持在一個海拔上溝通。
我們以下的內(nèi)容都是基于說服模型,圍繞如何讓面試官更加認可你的角度講解面試的注意事項。
溝通的目的往往是讓對方改變對你有所懷疑的戒心,讓他相信你的實力,這就需要知道人被說服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。
Hovland & Sears 說服模型
作為候選人,你的影響力取決于你的專業(yè)程度、可靠性和是否受歡迎,而說服對象的投入程度、對說服是否有免疫力,也影響著說服效果。如果你的專業(yè)形象較好,并且受到面試官歡迎,同時提供的信息表現(xiàn)出了較好的可靠性,那面試多半會成功。
一、候選人的專業(yè)程度
越權威的人說話的影響力越大,這在中國尤甚,可是剛畢業(yè)的學生哪來權威可言?你說發(fā)了幾篇SCI,很多HR恐怕都不知道SCI和中文核心是啥意思。
雖然較高的學歷、含金量較高的證書,或者掌握著較為系統(tǒng)的知識會顯得更加專業(yè),但學歷和證書提升的周期太長了啊!那就從容易點的入手,掌握系統(tǒng)的知識,讓自己更像一個專業(yè)人士。
例如,面試HR招聘崗位,不要只會說招聘、邀約、面試,也講講招聘面試中的德爾菲法人力預測、心理測評、素質(zhì)模型等;面試績效崗位,不要只會考核、打分,也說說正態(tài)分布和Z分數(shù),OKR和BSC之類的。
或者,面試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,應該表現(xiàn)出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所具有的獨特的知識體系,比如如何分析用戶習慣,如何平衡產(chǎn)品性能,如何跟進產(chǎn)品研發(fā),這一過程中你要充分發(fā)揮自身的專業(yè)優(yōu)勢,表現(xiàn)出專業(yè)的自信心。
當你的言談表現(xiàn)出了與勝任崗位任職資格匹配的知識經(jīng)驗結(jié)構(gòu)、能力素質(zhì)和自信心,你的專業(yè)性自然也更加容易被肯定,你所說的話自然也更加可信。
二、候選人的可靠性
如果人們認為說話的人能從自己倡導的觀點中獲益,人們便會懷疑說話人的可信度,就像老王賣瓜一樣,老王的瓜不一定不甜,但是我就是看不慣你吹噓自己瓜比別人甜的樣子。Walster(1966)通過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當被試在說服對方而持有的觀點對自己不利時,其說服效果最好。
因此,為了增加你表述內(nèi)容的可靠性,你記住一個道理,不要直接表現(xiàn)自己很牛逼。
要把自己的利益(面試成功)與自己所陳述的問題分開,如果面試官覺得你一直在夸大事實說自己很牛逼,其可信度將會受到質(zhì)疑。
根據(jù)Heider提出的態(tài)度改變的平衡理論(balance theory),在一個簡單的認知系統(tǒng)里,存在著使這一系統(tǒng)達到一致性的情緒壓力,這種趨向平庸的壓力促使不平衡向平衡過度。也就是你需要用兩個難以改變的可信觀點,來改變面試官對同在一個系統(tǒng)內(nèi)的第三點的認知。
但為了讓結(jié)局更可信,你最后制造一個不平衡,讓面試官自己去平衡去,這樣他更容易相信。
Heider 平衡理論說服模型
比如,說自己參與一次比賽:我們學校在每年的全國大學生機器人比賽中都能拿到不錯的名次(事實+),作為電子工程專業(yè)的我們,懷著一腔熱血肯定也要參加了。于是我們幾個人組織了一個團隊,研發(fā)了一款機器人汽車,能夠自己識別行車路線和控制車速,在初賽復賽中表現(xiàn)一直不錯,代表我們學校參加了全國的決賽(事實+),我們當時還是有點保守,在時間壓力下為了可靠的性能沒有嘗試新功能的疊加,最終很挫的取得了優(yōu)勝獎(事實-)。
或者說班級里組織的集體活動:我們班大三分了小專業(yè)后大家第一次集體出游,當時我新?lián)伟嚅L,老師和同學們也給了很多的支持和鼓勵,同學們也熱情高漲(事實+),在最后臨行前發(fā)現(xiàn)目的地在下大暴雨,繼續(xù)前行可能有安全風險,很多同學開始抱怨,我當時也缺乏經(jīng)驗沒有合理控制好大家情緒(事實-),但后來我想,既然是出來玩,同學們在一起最重要,趕緊聯(lián)系旅行社換到另外一個城市,最后征得大家同意后,我們還是較為愉快地完成了這次集體出游(事實+)。
在講述了兩個事實的時候,再適度否定一下自己(留點小遺憾),不僅會讓面試官更加信服,同時還會覺得你很有自嘲精神,情緒智力較高,以及有不錯的成就動機。
同時,多引用一些數(shù)字,這會讓你表述的內(nèi)容更客觀,比如我們那年全國一共32個學校代表團參加了最終的決賽,我們獲得了第8。
三、候選人是否受歡迎
1、影響面試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候選人的受歡迎程度。
因為人們經(jīng)常會改變自己的態(tài)度,使其與自己喜歡的人一致。受歡迎程度由三方面決定的:候選人外表(physical apperarance)、是否可愛(likability),以及與面試官的相似性(similarity)。
外表漂亮的人更有說服力,心理學家Walster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男女,漂亮的人總是更受歡迎,這可能是暈輪效應(halo effect)把某一優(yōu)點泛化到全局,以及漂亮輻射效應(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)即人們希望和漂亮的人在一起以提高自己的大眾形象導致。所以候選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,讓自己外觀上更整潔、漂亮一些,更容易獲得信任,在說服面試官方面也更有優(yōu)勢。
人格魅力強的人,對面試官的吸引力也越強,在交流、溝通中表現(xiàn)出更多親切和樂觀,也更容易獲得面試官的信任。
說到相似性,人們總希望自己富有個性和與眾不同,不管是否愿意承認,每個人都有與某些群體保持一致的傾向。參照群體(reference group)就是個人認同的為其樹立和維持判斷標準、并提供比較框架的群體。如果人們重視自己的群體,他就是一個可信度極高的信息來源,成員就容易相信他。
比如,你是文藝青年還是球迷?如果知道面試官是籃球球迷,那不妨花兩句聊聊NBA。但是也不要在這里花太多時間,主要是由于面試官可能由2-3位,并不一定都是球迷,另外過多講崗位無關信息,會顯得抓不住主要矛盾。
2、積極因素(positive factors)。
自信沉著、充滿熱情、善于表達和推銷自己,有進取心都是面試的積極因素,積極因素會使你獲得更高的面試通過率。
很多人覺得自信應該展現(xiàn)那種激昂澎湃的雞血勁,其實自信是一種潤物無聲的自然。
很多人在意自己的聲線不夠優(yōu)美,平時很難裝著,在面試的時候,聽著那些雞湯學希望能夠通過優(yōu)美的聲線獲得面試官的好評,所以拿捏腔調(diào),也注意抑揚頓挫,覺得還挺有味道的,其實缺乏生活化,拉遠了心理距離,讓人很難以認可。
有些在提前準備好稿子背誦的,背得好還尚可,背不好裝逼都不成功,其實更加減分。其實溝通之中,面試官更想知道,真實的你在工作中是怎么表現(xiàn)的。
在背的時候,會占用你的很多認知資源,你的大腦也會關注說,我裝的怎么樣,面試官風吹草動,你就緊張的不要不要的。所以其實反而會有損面試形象。另外,裝的過程經(jīng)常會因為過于精神集中,而忽略一些面試官的非言語線索,所以可能會忽視一些重要的問題點而沒說到。
即便你裝的很好,那是因為準備充分,如果問你的問題是你沒有思考過的呢?如果根之前一個準備過的問題反差過大,反而讓面試官對你的履歷懷疑。
因此不如回歸自然,控制節(jié)奏與情緒,不要緊張,用平常的語氣語速表達,自然發(fā)揮。
面試前準備的時候,可以多思考一下,準備一些回答問題的要點,盡量不要準備充分的稿子,防止背不過卡殼,才是面試成功的終極方法。
3、面試官的卷入程度與免疫力
心情愉快的人更容易被說服。有研究表明,心情好的人更容易被說服。Bohner(1992)與Schwarz(1990)認為心情好的人在爭論出現(xiàn)時卷入較少,不愿去進行較深入的考慮,所以易被說服。如果候選人能夠適度運用幽默的策略,讓面試官保持愉快的心情,則更容易接受候選人。
巧妙利用卷入程度(involvement)。卷入程度越深,態(tài)度改變越難,所以不要讓面試官糾結(jié)在你的一個具體問題上。給我們的啟示就是,不要跟面試官爭論,不要過度地講解你的經(jīng)歷細節(jié),講的越多,越難改變他對你的看法。所以最好的講解方式是在深入細節(jié)前,通過類比的方式化解對細節(jié)的描述。
比如回答你是如何處理一個辭退時賴著不走的問題員工,你可以說,其實問題員工剛到公司的時候也不是問題員工,之所以成為問題員工公司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,所以我就一邊聽他嘮叨跟他一起發(fā)泄,然后就搞定了。如果你講解當時的細節(jié),恐怕言多有失。
有一個候選人無法克服的問題,就是面試官已經(jīng)獲得萬人斬的成就,頻繁使用老套的招數(shù)缺乏變化,面試官早就有免疫力了,很容易產(chǎn)生逆反心理。怎么辦?
這時,你需要一些不一樣的表述方式,所以盡量讓你的溝通充滿一些趣味性,像講故事一樣,把你的內(nèi)容埋好包袱和沖突,不定時抖一抖,能起到抵抗免疫力的效果。比如,回答你最失敗的一件事情,可以說,我是一個成就動機比較高的人,從小見到別人比我優(yōu)秀的我就向他學習,努力超過他,但是有一次,一個人深深的打擊了我(故事開始了)……這里切記要自己編,不要模仿別人,另外一個是不要老用一個方法。
4、候選人的素質(zhì)與目標崗位匹配度
記住在場上你要表現(xiàn)的特點,不妨先給自己做一個角色設定,也就是你到底想展現(xiàn)什么樣的形象?然后再根據(jù)這一形象堆積素材。
比如你面試的銷售崗位,銷售崗位最重要的是什么???成就動機、關系建立、影響能力、客戶導向、人際交往。如果知道了這個,你接下來要表現(xiàn)的形象也要與這個相符,而不是吹噓自己多么完美。
專業(yè)的面試官看的肯定是你身上有限的幾個點是否與目標職位匹配,所以除了這幾個點之外可以不做涉及。但是一定要為這幾個點,回顧一下自己的過往經(jīng)歷,找出面試素材,因為關于這些素質(zhì)和能力,面試官更愿意讓你說細節(jié)的。
我們可以通過四個問題來幫你尋找素材?
- 有沒有這樣的經(jīng)歷?
- 是怎么做到的?
- 我為什么要這樣做?
- 我是如何確保實現(xiàn)的?
比如:關系建立(relationship building),也就是迅速與同事、客戶建立起良好互動關系的能力和意識。
- 當然有啊,要不面試怎么回答;
- 比如投其所好,幫了個小忙;
- 愿意交朋友,也愿意在工作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;- 因為愿意觀察別人的需求,愿意了解別人。
比如:成就動機(achievement),也就是追求成功,并挑戰(zhàn)自己,用更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動機。
- 有啊,比如我看到別人籃球打得特別好,很羨慕;- 每天看校隊訓練,自己晚自習后在操場練習;- 因為我愿意在一些領域能達到精專的地步,愿意比別人優(yōu)秀;- 因為每天看到別人打得很帥就會對自己說,自己也可以做到那樣,以此激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