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理工男到全球合伙人
十年前,我剛拿到同濟大學汽車工程專業(yè)碩士學位,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,我是地道的“理工男”。當時,我們專業(yè)的學長在畢業(yè)后多數選擇去車企工作,而我卻覺得相較于汽車本身,我對“汽車產業(yè)”的熱情更高,并深深感到中國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不僅需要尖端的技術,更需要培育應用這些技術的土壤—— 先進的管理。為什么不可以從咨詢公司起步呢?從較高地起點作為產業(yè)觀察者,從而發(fā)揮自己的作用,這個感覺酷極了。
“請?zhí)岣哂⒄Z水平”
畢業(yè)時,兩家我實習過的國際咨詢公司都錄用了我,而羅蘭貝格的offer 比另一個少了一點卻又多了一點。少的是收入,幾乎比另一家差了一半。多的是當時中國辦公室總經理在offer letter上簽字時順手外加的一句:“請在國外實習過程中提高英語水平”。What?英語?我加入的不是一家德國公司么?我在大學的第一外語是德語,當時英語水平挺夠嗆,而羅蘭貝格和大多數國際化的德企一樣,官方語言主要是英語。這一句話沒多少字,但我銘記在心,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企業(yè)文化的海納百川、兼容并蓄。
專業(yè)與堅持是成功的基石
公司內部把初入團隊的新人叫做Roland Berger Baby。在這里,我們學習到全球最先進的汽車行業(yè)管理與戰(zhàn)略體系,培養(yǎng)全球視角和行業(yè)前瞻力,養(yǎng)成嚴謹的工作方式與專業(yè)的溝通方式。同時,這份工作也使我這個理科生增加了很多更感性靈活的“外設”和“接口”。還記得我應對合伙人升級評估時,公司CEO甚至給我安排了一位培訓師——一位前歌劇演員,那一晚雨夜在巴黎辦公室的培訓會讓我終生難忘。
既能腳踏實地,也能仰望星空
我很欣賞羅蘭貝格的公司文化:不論是合伙人亦或是行業(yè)顧問,遇到問題,我們鼓勵公開的交流與溝通,通過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。在汽車團隊內部,我們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處,工作中緊密合作,出差時忙了就共同熬夜加班,餓了就一起共享當地名吃。在業(yè)務討論中可不管級別如何,合伙人和小顧問也可以爭得面紅耳赤。似乎這就是扁平化組織的優(yōu)勢,每一次爭執(zhí)非常燒腦,但也永遠充滿活力。這里沒有權威,只有最理性和實踐的結論。
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平臺
一個可以做夢的平臺,能承載你的夢想,容納你的想象力,并給你空間去踐行。幸運的是,我找到了。十年前,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羅蘭貝格的全球合伙人,也不會設定這樣的目標。我只想成為汽車產業(yè)的小小旁觀者,因為我相信羅蘭貝格能夠給我這樣的視角。
十年后,我成為羅蘭貝格全球200多名合伙人中的一份子,負責公司最有代表性和積淀的行業(yè)中心之一,和一群力圖改變世界的人在一起,越來越深地根植于行業(yè),能夠為企業(yè)出謀劃策,為政府規(guī)劃方略,為創(chuàng)新變革搖旗吶喊。是羅蘭貝格給了我這個契機,我也期許自己能反哺,期待未來從這個平臺中走出更多的“中國合伙人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