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知欲似乎是人們的本能,尤其「好學」這個詞被定義成天生的褒義之后,他人習慣性地會對好學的人大加贊賞,好學者亦會視自己強烈的求知欲彌足珍貴。當一些好學者碰到金融,科技,人文,社會這些「靚麗」的詞匯時,依靠從小的信條『知識就是力量』判斷:海納百川,學了沒錯。于是,伴隨著知識和見識增長帶來的優(yōu)越感和滿足感,好學者充分利用時間涉更廣的獵,讀更多的書,翻更豐富的雜志。興趣雖多,終得確定職業(yè)方向,但是對這些好學者而言,選擇一個領域,就會「喜歡」這個領域的一切,但非不排斥的東西,便來者不拒。 「只接受什么信息」對他們來說沒有概念,他們只有「只不接受什么東西」,他們認為這是在拓展知識和見識。選擇了一個領域之后,他們依然沒有放松對其他領域的關注,他們琢磨的是『那些大??瓷先ゾ褪鞘裁炊级瑢κ裁磫栴}都有見識,我更應求知好學,集思廣益了』,于是,聽到大家之言便如獲至寶,長期泡各種公開課,羅輯思維,曉說,看各種長知識長見識的視頻節(jié)目,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又一個好的東西。至此,一個好學者依據知識和見識增長帶來的優(yōu)越感和滿足感以及好學本身的自我激勵作用進化成了「求知癮者」。
求知癮者的特點之「能思考,欠全面」
求知癮者特點之一就是:能就一個主題提出很多問題,卻不能系統(tǒng)地提出一系列問題;能回答一個領域的很多問題,卻不能前呼后應地回答一系列問題。這是典型的能思考,欠全面。這樣的人給出的問題的答案也常是一種虛假的深刻。
求知癮者的特點之「擅洞察遠端事物的變化,卻不善捕捉身邊細膩的情感」
求知癮者的另一個特點就是:喜歡觀浪潮之巔,能感知領域格局的風云突變,偏愛高屋建瓴。因為求知癮者所接受的知識多來源于書,別人的言論,網上的文字,無暇將生活本身當老師,生活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,并不靈光。
求知癮者的特點之「有見識,無作品」
求知癮者的最悲哀的一個特點就是:因為求知成癮而知識儲備尚可,因為求知成癮而見識不俗,因為求知成癮而鮮有作品。當知識本身成為求知的激勵,當知識激勵給與了求知癮者足夠的滿足感,作品創(chuàng)作成了求知癮者無法觸碰的禁地。作品難創(chuàng),知識易得,當求知占用作品創(chuàng)作的精力,當用求知去填補作品創(chuàng)作的寂寞,原本的作品創(chuàng)作驅動求知變成了求知成癮逃離作品創(chuàng)作。
不一定要那么大眾,那么出彩,那種形式,才算作品。不同的人,不同的階段對作品都有著不同的定義。作品也有拿的出手的和拿不出手的之分。但如果你對「作品」完全沒有了創(chuàng)作欲望或決心又碰巧是個好學的人,那么我說的求知癮者可能就是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