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特種設備檢驗數(shù)據(jù)要求公正、準確,不準漏檢、誤判,對檢驗用設備儀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同時對老舊設備要逐步更新,每年支出約70萬元;對員工的學歷、職稱、檢驗資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使得培訓和旅差費用支出加大,每年需支出30萬元??偩謱z驗機構科研也有要求,也需投入資金。組織文化仍對員工有一定的凝聚力和約束力。
從行業(yè)的供求關系來看,遼寧省為供大于求,存在著檢驗機構人員多,受檢設備少;又受到檢驗周期的影響,大部分檢驗機構的檢驗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(fā)揮,檢驗單位間的競爭也較激烈。區(qū)域內經濟形勢好或國家授權項目多的特檢所,人均收入可達30萬元以上,而經濟形勢不好授權項目少的的市所人均收入不足10萬元,而某市特檢所人均實際收入不足15萬元。
行業(yè)的競爭結構分析按照經濟學家波特的觀點,一個行業(yè)的激烈競爭,存在五種競爭力。其根源在于內在的經濟結構。下面根據(jù)某市特檢所的實際情況,進行五種競爭力分析。
波特的五種競爭力行業(yè)間的檢驗機構競爭。主要表現(xiàn)在國家授權項目多的院所可以到本市檢驗。如大型游樂設施和客運索道、長管拖車及出口特種設備等的檢驗,按照布局已授權給國家級。省級和副省級市檢驗機構,某市特檢所沒有得到授權;而某市的一些外市沒有的授權項目可以到外地檢驗。競爭的成敗,主要取決于資質、檢驗技術(含方法與質量)與服務,二者均不可缺。
新進入競爭者的威脅。國家質檢總局已授權6個院所開展基于風險的檢驗(RBI),用高精尖設備、高級檢驗人員,對石油化工企業(yè)的在用設備進行不停產的檢驗,又能保證安全,深受企業(yè)歡迎。只是費用稍高,但企業(yè)只要不停產,多少費用都好接受。目前已進入國內很多石化企業(yè),擴大檢驗是預計中的。這樣就使得主要依靠石化系統(tǒng)檢驗的某特檢所的檢驗范圍變得更小了。還有一些機構采用了新的檢驗方法,使企業(yè)的設備不開罐
就能檢驗,縮短時間,這些新進入的競爭者,都對某市特檢所造成威脅。
供應者的討價還價能力。對于水、電的供應,是政府定價,不存在討價還價。對于檢驗用原材料、設備儀器及配件討價還價的空間很少,而特檢所又不同于一般的商業(yè)組織,對其討價還價的能力顯然又低。
用戶的討價還價能力。特種設備權屬者是受檢者,希望對其的檢驗、培訓考試費用要低、質量要好,常常以企業(yè)困難為由,少付檢驗、培訓考試費用,有時也通過多方關系找上級領導者說情,少付費用,討價能力很強。